最后,积极推行地方政体改革,率先实行地方自治实验。上谕颁布后,袁世凯奏请派遣官绅考察日本,开启民智,为将来实行自治打下基础。后来袁世凯又奏请“考求各国宪法,变通施行”,自为政府所采纳。御史顾瑗、刑部侍郎沈家本和出使朝鲜的大臣曾广铨又奏请实行地方自治,1906年5月8月朝廷令奉天和直隶试办。1906年,政务处鉴于官员之请,提出由奉直两省先行试办,袁世凯即于天津设立自治局,委天津知府凌福和金邦平筹办。8月29日,自治局开局,局设督理二员,参议三员,下置法制、调查、文书、庶务四课,每课用官绅各半,首先选派曾学习法政的士绅为宣讲员,至天津府属城乡宣讲实行自治的法理和利益……③天津的自治运动还模仿日本设立了天津县自治期成会,并于1907年7、8月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地方选举,经初选和重选,选出议员十名,组成天津县议事会。8月18日,又选出议长、副议长。议事会设董事会,执行日常工作。
天津县自治章程规定:“县自治之监督官,初级为本府知府,最高级为本省总督,其属于各司道主管之事务,各该司道亦得监督之。”①“辅官治之所不及”,“补守令之阙失”②的直隶地方自治,尽管在自治权力主体上仅仅落实在绅士层面,形成所谓“官绅自治模式”,但新制的出现却从方向上为传统政制的转型和重构的理想选择提供了实践性的参照依据。而且,对于在晚清权力体系变动的格局中寻求机会的袁世凯而言,无论是清王朝的“立宪政治”的筹办,还是直隶地方自治实践的推行,都可为其提供相对广阔的社会政治空间。晚清直隶地区的地方司法改革实践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