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时期,由于监国摄政王载沣庸碌无能,他不是铁腕人物,不能像慈禧太后那样成为一个权力核心,因而难以控制政局。据载涛回忆,载沣“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可惜载沣生不逢时,其软弱无能的执政致使宣统政局动荡不安。一方面,载沣力图加强集权皇族,使满族少壮亲贵充斥朝廷,但他们个个碌碌无为,而且都占住显要位置,导致满汉矛盾空前激化,尤其是朝廷对地方督抚失控,使得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督抚自顾逃命,几乎没有拼死抵抗、效忠朝廷的。另一方面,载沣集团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皇族亲贵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断地明争暗斗,以致形成政出多门的局面。“其时亲贵尽出专政,收蓄猖狂少年,造谋生事,内外声气大通。”载洵、毓朗为一党,载涛、良弼为一党,肃亲王善耆为一党,溥伦为一党,隆裕太后为一党,载泽为一党,载沣福晋为一党,“以上七党皆专予夺之权,茸阘无耻之徒趋之若鹜,而庆邸别树一帜,又在七党之外”。朝中派系林立,内耗不已,导致政府无所作为。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够迅速而成燎原之势,正是由于满族王公亲贵早已自坏长城,所谓“革命之事,乃诸王公之自革而已”。可以说,清王朝的覆灭,正是宣统政局演变的必然结局。
相关影视:深圳卫视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