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此所提到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既不是量的同一性,也不是质的同一性。它是由主体所引发的,在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活动建立的同一性。尽管毫无疑问,我们对用以描述这种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很熟悉,但这种同一性的类型却很好地印证了日常生活经验。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德国诗人席勒关于游戏本能(Spieltrieb)的讨论。[32]在某种意义上雕塑家都是对他自身的雕塑,席勒在此仅仅是重构了某种流行的信念,即所谓“艺术家通过他的艺术表达了自身”[33]。
艺术的自我表达的概念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来加以阐释。一方面,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不过是创造了一件艺术品(objet d'art),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客观存在的物件表达着艺术家可能具有的艺术潜能。这个艺术作品由此是大众都可以共同欣赏的对象。但另一方面,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更为私人化的关联。在后一种意义上,艺术家将更多地表达他的艺术构想,努力赋予这种艺术构想以形式。通过将观念转移到木头、钢铁、石头或者其他质料之上,艺术家创造了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物理性的存在物。如雕塑,雕塑家将自己的头脑中的观念表现在雕塑之上,这些观念激发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因为雕塑家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艺术家所具有的观念在此不过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在对象当中被实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潜能的雕塑家与作为现实的客体对象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个观念的现实化,并将受到这种作为潜能的观念的限制。因此艺术家在他的艺术当中表达他自身的过程,就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