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能解释商代的文字为什么要刻在甲骨或兽骨上,为什么这些刻着文字的甲骨碎片总是有许多裂纹或切痕。原来所有这些碎片都是史书上所称的“卜骨”。骨上的裂纹是人们有意用高温加热所造成的。根据商代的习俗,商代人上自王公下至庶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这种龟甲和牛胛骨进行占卜。占卜时,就用燃炽的木枝烧炙甲骨的反面凿出的槽和钻出的圆窠,这时甲骨因厚薄不匀而出现“卜”字形裂纹。这些裂纹就是他们判断吉凶的“卜兆”。占卜以后,将所问事项刻记在甲骨之上,这就是“卜辞”。占卜的内容是以当朝国王为中心的,有对祖先与自然神祗的求告与祭祀,有对天象、农事、年成以及风、雨、水的关注,也有对周围各国战争的关注和商王关于旬、夕、祸、福以及田游、疾病、生育的占问等。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商代历史事件或天气气象的资料。
王懿荣的发现引起了许多中外人士对甲骨的重视。1908年,经罗振玉先生多方查询,才得知甲骨实出自河南安阳小屯一带。伴随着甲骨被确认、购藏和挖掘,古文字学家也开始对甲骨文进行破译。经过众多专家的努力,甲骨片上排列的文字成为可以通读的文句了,从而证实了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村正是古文献记载的殷墟。因此,一个湮没了三千多年的繁华故都终于在世人面前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