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社会流行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个人—企业分担模式:2000年以来,英国、瑞典等国家建立了个人学习账户制度。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学习账户资金由公共支出、个人支出和雇主投资三部分组成。政府提供个人学习账户的启动资金,对开设个人学习账户者给予免税优惠,对那些向中低收入雇员提供学习资助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二是政府—企业分担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是政府—企业分担模式的典型代表。2004年,联邦政府与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德国雇主协会等经济团体签署了《关于德国职业培训及技能人才后备力量培养的国家协议》。根据《协议》,在增加学徒培训名额方面,企业承担设备和师资方面的费用,联邦政府负责补贴实习生的生活开支。[55]三是政府—社会分担模式:新加坡政府建立了政府和社会合作筹款的终身学习基金。该基金本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盈余和社会捐集资。[56]
加快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必须建立一套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调动各个行业、企业、部门、社区和广大社会成员支持、扶植和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