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护法(见道书《关帝经注》)
原文
关公讳羽,字云长,后汉人也。没后奉玉帝敕,司掌文衡及人间善恶簿籍,历代皆有徽号。归依佛门,发度人愿。明初,曾降笔一显宦家,劝人修善,且云:“吾已归观音大士,与韦驮尊天,同护正法,祀吾者勿以荤酒。”由是远近播传,寺庙中皆塑尊像,显应不一。
(按)余阅道家书籍,见有《文昌忏》三卷,系帝君降笔。其言纯用佛书,虽不及《梁忏》之圆融广大,然其归信三宝,殆不亚于关公也。因叹二帝现掌文衡,一应科场士子,皆经其黜陟,出天门,入地府,威权如此赫濯,然且倾心归向,则佛法之广大,不待辩而可知矣。孟子以伯夷、太公为天下父,曰:“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余于二帝亦云。
译文
关公名讳为羽,字云长,后汉人。死后奉玉帝之命,执掌文昌府,主管人间功名、禄位等事,以及人间善恶簿籍,历代对关公都有封号。他皈依佛门,发愿救济世人。明初,关公曾降笔到一显宦人家,劝人修善,说:“我已归依观音大士,与韦驮尊天,同护正法,祭祀我的人不要再用荤酒。”因此,远近流传,寺庙中都塑关公尊像,彰显他的很多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