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每座城市和每个乡村几乎都有学校。教育得到了公众广泛而普遍的重视。因此,如果为人父母者未能送孩子进学堂上学,那将是一件颜面扫地的事情。他会因此受到指摘和责难。学校往往并非政府拨款建造和维持,多是由众人的捐资和学生的学费来修建和维持。教书先生通常是在某一级科举考试中已经通过了的人。他们只有很少的报酬。如果是在荒远偏僻的小村子里,教书先生每年可能只有75元的报酬,而在较大的镇和城市里,每年可能有15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私塾先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他们往往采用很有特色的“填鸭式”教学手段来教这些年轻人,却也因为经常取得成功而声名远播。所以,他们一般也会有较丰厚的酬金。
学校教室里的设备非常原始和简陋。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着孔子的牌位,一把供先生坐的椅子摆在桌子旁边,这些便是一间教室里最重要的物品。此外,还有供学生使用的小桌子和小凳子,那些凳子很像是木匠用的木马。以上便是教室里物品的全部了。每名学生除了书本之外,还有一些纸、一方砚、一块墨,以及一支似乎是骆驼毛制成的毛笔。私塾先生大都备有一把戒尺或者一截竹棍,此外还有大圆眼镜一副。前者是用来惩戒学生的称手工具,世界各地的学生似乎对此都不会太陌生;而后者则是用以维护师道尊严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