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转变
穆斯林联盟的政策从1913年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它仍然坚持教派主义的原则,但民族主义倾向大大加强,和国大党团结的问题也提了出来,终于在1916年通过了著名的“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勒克瑙协定”,建立了两大组织的合作关系。这是穆斯林联盟政治方向的重大转变,下列原因促成了这一转变:
第一,20世纪初,特别是经过司瓦德西运动后,资本主义关系在穆斯林中得到一定发展。尽管穆斯林联盟反对司瓦德西和抵制英货运动,但穆斯林依然有部分人参加,从中得到了益处。孟买、孟加拉和北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在这一运动中积累了更多资本,有一些人投资办工业,成为工厂主。封建主在工商企业中认股的也增多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扩大了。据统计,1898—1902年,穆斯林大学毕业生就有1283人,其中毕业于阿里加学院的220人,阿拉哈巴德各院校的有410人,加尔各答各院校的398人,旁遮普各院校的255人。有些人还去英国留学。大学毕业生部分成了政府官员。据1898年的统计,联合省担任副税收官和副治安长官的穆斯林有94人(印度教徒有11人),担任首席法官的有8人(印度教徒有14人)。更多的毕业生成了自由职业者。有的还投资于工商业,如著名活动家邵克特·阿里就在一家轧棉厂投资15万卢比。这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穆斯林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伊斯兰教内已经是一支有力量的队伍了。“和封建主不同,资产阶级较多地感到了和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矛盾,较多地看到了整个印度的无权地位,在他们的思想中,民族主义倾向逐渐加强,因而对联盟领导人执行的路线越来越感到不满”[16]。